回應0-3嬰幼兒回應式的照護 (續)

七、回應性親子觀察與互動

 

1.親子雙向互動的核心內容

 

(1)親子雙向互動是回應性照護的核心

在親子互動中,如果只是由照護者來做主動,缺乏觀察和傾聽的被動和思考,那就從孩子這裡學不到任何新的東西,而且嘗嘗無法周全照顧或回應孩子們的感受,忽略瞭解孩子的機會,這會影響親子關係。

(2) 雙向互動的意義

  • 有時候父母會誤信這種說法:孩子一哭就回應,只會讓他們哭的更多。傳播這種錯誤理念,建議父母寶寶“哭個夠”的人,不認為嬰兒具備溝通能力,這是對嬰兒片面、錯誤的看法。

    那些哭聲得不到回應的寶寶,學到的是 「自己發出的哭聲信號沒太多溝通價值」,所以他們不再開口哭,並最終會學著少哭,成為了 「安靜的好寶寶」,也失去了發展溝通技巧、體驗互動關係的重要機會。逐漸孩子隱藏自己的情感,不作主動尋找溝通對象。

  • 如果看護人把寶寶的哭聲視為一種溝通,寶寶就能明白:自己給出的交流信號是有價值的,孩子也學到了基本的溝通模式: 「我發出一個信號表達需求,有人回應我。」

    得到回應,就能鼓勵寶寶繼續溝通,然後寶寶就逐漸學會了適當及合理地哭。而且還學著用其他聲響、肢體動作、眼神等更豐富的信號向照護者表達需求。如果這些信號也得到了回應,寶寶的溝通風格就愈發多變,親子溝通越來越豐富有效。

(3) 觀察是雙向溝通的重要內容

雖然寶寶1歲後才開始有真正的語言,但寶寶理解語言的能力,天生比使用語言(口語)的能力發展得更快。

從出生起,寶寶就從未間斷過使用哭聲、笑聲、面部表情、自己的身體等非語言(口語)資訊,來與您交流。

2-4月齡的正常寶寶能在您和他說話時對您 「咿咿呀呀」,5-6月齡的正常寶寶,已經能模仿出 「咿咿呀呀」的句子,7月齡的正常寶寶會把手掌打開又合攏,來表示他想要某樣東西。

寶寶學會說話前,會停留在這些發音和手勢的表達上,照護者應努力地去理解這些符號,讓寶寶知道您明白了他的意思,寶寶會與您建立良好的關係,促使他進一步地與人交流。如果寶寶從出生起一直都由媽媽獨自照顧,媽媽會本能地輕易理解寶寶發出的訊息。在這種的情形下,孩子就能輕鬆發展出正常的表達能力及溝通能力,而母子關係亦能輕易延續下去。

(4) 傾聽與教導同等重要

  • 專心聆聽就是當下一刻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寶寶身上,同時帶著專心+耐心+同理心。
  • 注意寶寶的舉動,通過你的面部表情讓給孩子明白你在聽、在思考。
  • 若父母沒有真正關注孩子所說的話,又或者只是在等孩子說完,以便自己能快速表達意見、說服孩子或解決問題,孩子會覺察到的。
  • 懷著尊重及富有同理心地聆聽,父母表示理解孩子所說的,及體諒孩子的情緒。這樣能幫助孩子免卻採取衝動行為。

(5) 允許孩子表達情感和情緒輸出

  • 產生情感是與生俱來的,並無對錯。當孩子待在很糟糕的情感裡時,就好像頭上冒著火,父母說什麼道理,孩子能聽見但很難聽進去。
  • 如果孩子大喊大叫,情緒失控,父母覺察一下自己的情緒,調整說話的語音、語調、語氣,溫和平靜地回應,能帶來安撫孩子的力量。
  • 有時不用你說話,只要聽孩子持續一氣呵成的訴說,把對情感的反應說出來,他就能感到放鬆和平靜下來。
  • 比起充滿智慧和道理的成人言語,感覺糟糕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傾聽和擁抱。

 

2. 對孩子的恰當行為積極回饋,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予正面引導

 

(1) 對孩子的恰當行為給予積極回饋

  • 父母常常會關注到孩子的不良行為,有時候還會大聲制止。

    殊不知,這樣做可能會讓孩子將此視為引起家長注意的一種有效方式。非但難以制止不良行為,久而久之還會使之變成習慣。正確的做法是隨時留意孩子的光亮點,認同他做恰當的行為,不要過分表揚,以免孩子發展出高傲、自大。謙卑是中國人的美德。

    如果寶寶總是因為好的表現,而獲得認同和擁抱,那麼寶寶也能知道,自己不必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,而做出那些不好的行為。

  • 在寶寶出現好行為時,或他成功地完成了您要求的某件事時,可以及時給予正回饋,也就是具體、真切地誇獎嬰幼兒,將表揚和鼓勵聚焦在兒童付出的努力和感覺上,能強調孩子這種做法的價值,讓寶寶明白哪裡做對了,並能強化寶寶重複這些好行為的意願。用肯定的眼神望著孩子以肯定的用力點頭回應,或豎起大拇指微笑回應,便足夠了。

    例如,當孩子幫您整理玩具時,不是籠統地說 「真棒」,具體地告訴他:玩具一個一個撿起來了,送回到了原來的 「家」,你是多麼高興。又比如,當孩子拿著畫讓您看時,不只是模糊地說 「我喜歡你的畫”,而是具體地表達您看到的內容(聚焦於過程)。例如:多鮮豔的畫啊,我看到你選擇了好幾種顏色呢。

 (2) 對孩子的不當行為給予正面引導

孩子的行為不妥時,養育者常常會給予 「不要XX」的指令,這種回饋和發指令的方式非常簡單、容易,只需在孩子目前的行為前加個「不」,指令就完成了。然而這樣說是屬於負面消極的指令,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及拒絕。

重要是先停止了孩子當時不恰當的行為,應該簡而清地說  「危險!請停止,這樣做有人受傷/有物件破損」。需要停止的原因是將會/已出現危險,因為會導致什麼會出現。因果關係全在簡單的句子內,需要令孩子容易想通明白。否則,錯誤會重複的。

如果孩子語言能力較高,事後,再告訴孩子類似情境下(如無聊時/煩躁時/憤怒時/興奮時……),什麼才是 「被允許的/合適的/人們接受的」行為。孩子再遇到同樣情況,自然難有更好的表現。由於孩子的經驗不豐富,難以預測後果,所以,事後的探討是重要的。

 (3) 特別提醒

在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干預之前,堅持對孩子行為中好的方面作出正回饋,然後直接用 「你可以」的方式給予指令,引導孩子的行為往正確的方向。

 

3. 幫助嬰幼兒學習認識情感、正確管理情緒

 

(1) 幫助嬰幼兒瞭解和識別情感

  • 識別表情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情緒管理技能,也是與他人 「共情」的基礎。父母可以利用情緒圖片卡,説明孩子來學習和識別情感(高興、生氣、憤怒、傷心、害怕、害羞、失望等),瞭解不同情緒下人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等,強化孩子的情感理解和識別能力。
  • 家長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,注意捕捉從孩子身上看到和聽到的各種情緒信號,不僅可以更好的回應孩子的需求,還能找合適的機會跟孩子確認這種情感,比如「我看到你嘟著嘴,是不高興的嗎?……」日積月累,孩子會瞭解越來越多的情感種類和名稱,以及這種情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體現,這就為下一步 「如何應對這些情感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
 (2)幫助嬰幼兒合理表達情緒

  • 用語言表達

在瞭解和識別的基礎上,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,如 「我很開心/傷心/憤怒」學會表達因果關係和自己的期待,如「我很生氣,是因為……我希望……」等。這樣能説明孩子以更積極的方式來覺察和表達自己的情感,這是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。

  • 教孩子放鬆技巧

深呼吸等方式適合大一點的孩子,這讓他們有更多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情緒,讓自己放鬆下來。通過繪畫、聽音樂、做運動、玩遊戲、做手工、看故事書等喜歡的活動轉移注意力,也是緩解負面情感、獲得愉悅的有效方式之一,也可以説明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鼓勵和自我暗示,例如對自己說 「沒關係」、 「勇敢點」、「我很棒」、 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」。

  •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緩解小嬰兒的情緒

年紀較小、難以學習情感識別和行為管理的寶寶,當他們出現生氣、厭煩、不愉快的負面情感時,用積極的活動將他們的情感轉移到積極的行為上,也是個有用的策略。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是改變話題、做遊戲、帶孩子到另一個房間、外出散步活動等,時機也很關鍵,在發現事情要出錯時,適時採取行動。

  • 注意日常生活

讓孩子多喝水、早睡早起、充足睡眠、玩水、日光浴、運動出汗都是很好的調節情緒的方法。

 

4. 給幼兒自主做事和自由探索的機會

 

(1) 給寶寶自主做事照顧自己的機會

隨著寶寶不斷長大,動作能力高了,很自然的,他會為自己發展主動做一些事情,享受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感受。但令父母感到難以琢磨的是:

有時寶寶能獨立完成一件事情,有時候又會因為累了/不舒服/不開心等,不願意做或做不到;有時寶寶能自己做的很好,有時又需要家長的支援和安撫,有時這一分鐘拒絕您的幫助,下一分鐘又很依賴您……這種波動在寶寶試著獨立的過程中,是很自然和常見的。寶寶想要探索並突破自身的局限,但仍需要您的支援和指導,兩者並行不悖。成人做被動便可以了。

 (2) 接納、支持、鼓勵寶寶的自由探索

寶寶是天生的學習高手。即使簡單的把物品堆疊放下,或是各種敲打,都能讓寶寶瞭解周圍世界的事物。照養者需要真誠的接納、支援和鼓勵嬰幼兒的自我探索行為,為寶寶提供安全的、可供探索玩耍的環境,並包容幼兒因缺乏經驗探索事物而弄髒、弄亂,甚至弄壞物品的行為。

2歲之後的寶寶,走越來越能幹,父母要鼓勵他們獨立去探索新事物。當寶寶的行動與您的管教有很大出入時,別忘了 「讓寶寶可選擇」的策略,直接告訴寶寶可以做什麼。例如,你要讓寶寶停止A活動,那麼就提供寶寶喜歡又同時您也允許的B活動、C活動……讓寶寶自行選擇。這樣,您就可以為寶寶日益增長的獨立意識賦能,也不會因為寶寶的選擇而感到不安或煩擾,守護其自尊。

 

5. 照護者要照顧好自己,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

 

(1) 給自己固定的休息時間並保護好這段時間

這個時間不必很長,但用來做任何能讓你身心得以恢復的事,比如冥想、慢跑、運動、沐浴、讀書等。生活可能會對這個簡單需求百般刁難,一定要堅持住。

 (2) 與合適的人談論育兒經歷與感受

合適表達負面情感,可使情緒傷害我們的力量減半。所以對朋友、親戚或者心理醫生吐露心聲所帶來的好處,遠大於時刻圍著孩子幫他解決各種問題。

 (3)積極管理生活中的壓力

即使不做父母,生活也會存在諸多挑戰。定時鍛煉、保證睡眠時間、享受大自然等,不管哪種方式,只要對你有效,就請立刻加入定期生活日程中。技巧的有效管理壓力,能幫助我們生活起伏的波浪中試著衝浪,而非辛苦的負面抗爭。

 

 

各位0-3歲孩子的老師、照顧者及父母和準父母,共勉之!【回應0-3嬰幼兒回應式的照護】全文完。